浙江在線8月8日訊(記者 施力維)重拳出擊!近期,浙江對一批招投標領域的違法犯罪團伙,展開集中收網行動:號稱省內“水利一哥”的串通投標團伙栽了,盤踞各地的50余名招投標職業黃牛被一網打盡……
建筑、水利工程領域招投標項目動輒上億,利益巨大。這成了不少犯罪分子垂涎的“大蛋糕”。一些大案之中,往往還伴生著權錢交易等貪腐問題。從公安機關公布的案情來看,招投標領域犯罪呈現向網上轉移、全國范圍串通作案的新趨勢,隱蔽性強,查處難度大。
今年,在我省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中,把招投標領域突出問題整治作為專項行動推進。如何精準打擊招投標亂象?怎樣從源頭治理招投標亂象?請看浙江新一輪行動。
揭開隱秘的鏈條
一些看似陽光透明的工程項目公開招投標,內里卻有隱秘的一角——
投標人、招標人、評標人串通勾結、暗箱操作;一批職業黃牛、工程掮客輾轉各地運作“勾兌”,圍獵工程項目。
8月3日,金華市公安局婺城分局在“夏季行動”期間公布一起案件,牽出一張跨省域的招投標職業黃牛網絡。
警方在排查中發現,金華一家僅有9名員工的公司,甚至都沒有施工隊,卻能屢屢中標大工程項目。該公司在短短兩年里,共參與工程項目投標338個,已遠超其業務能力范圍。
細查這338個工程項目,參與投標的公司中,有60多家非??梢?。每次招標公示過后,都有所謂的“資質費”資金,流向這60多家公司中的一些員工賬戶內。
警方深入偵查后發現,一個以嫌疑人王某為首的串通投標團伙與其他招投標職業黃牛相互串聯,組織省內外上百家建筑公司,累計對907個工程項目實施串通投標。在陪標公司的配合下,王某團伙成功中標之后,又非法出售標的,從中獲利。
此次,警方打掉的這批串通投標團伙涉及浙江、廣西、江西等地,抓獲犯罪嫌疑人32名,涉案資金10億余元。
據警方介紹,近年來,一些涉及串通投標案件的黃牛往往遍及全國各地,偵查難度大。由于地方間還存在數據壁壘,一些企業的信用記錄及員工的個人檔案沒有有效共享,這給一些企業串通投標提供了空間。
招投標涉及環節多,黃牛、掮客做局圍標、陪標,還處于招投標鏈條的末端。近期,警方調查發現,部分招投標亂象已從末端向前端延伸,其危害性更大。
與職業黃牛團隊在各地四面出擊不同,一些企業、人員長期浸淫相關工程領域,在該行業擁有廣泛的資源,介入招投標各環節較深。
今年,警方打掉了號稱省內“水利一哥”的楊某某、毛某某等人涉嫌串通投標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42名。這一長期盤踞在水利工程領域的職業串通投標團伙被一網打盡。
記者了解到,招投標領域問題也在向第三方——“專家評標”環節延伸。比如,在一些需要專家評審的招投標項目中,有團伙利用網絡技術手段,提前獲取專家名單,腐蝕收買評標專家,破壞市場公平。
背后往往牽涉腐敗問題
留意浙江各地的公安發布,近期常常能看到征集招投標領域違法犯罪線索的公告。
當前,嚴厲打擊招投標領域違法犯罪活動,打造公平公正、誠實信用的市場秩序,成為各地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
為什么要持續出重拳打擊?深挖招投標領域違法犯罪可以發現,背后往往還有權錢交易、利益輸送等腐敗問題。
招投標領域問題不整治,不僅影響經濟發展環境,更破壞政治生態。
從去年9月開始,省紀委監委組織開展全省招投標領域突出問題綜合治理工作專項執紀監督。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集中力量查處了杭州運河集團投資公司原總經理錢偉榮、紹興市城投集團原董事長朱志祥等一批有影響的大案要案。
僅朱志祥一案,涉及串標工程金額就達幾十億元之巨。紹興市中級人民法院在審理中認為,被告人朱志祥行為構成串通投標罪。2018年至2020年,朱志祥在擔任紹興市城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期間,作為招標單位主要負責人,在相關項目招標過程中,伙同他人與投標人串通,投標人中標金額合計達44.2億余元。
此類涉及官員腐敗的串標案件金額大,社會影響惡劣,對地方、行業的營商環境破壞性也很大。
今年6月,省紀委監委專門在麗水市召開全省招投標領域突出問題綜合治理工作現場會。會議明確指出,整治招投標領域問題亂象,是當前反腐敗斗爭的“深水區”。
為此,浙江紀檢監察機關全面起底黨的十九大以來全省招投標領域相關問題線索5000余件,對辦理不到位的問題線索重新處置,并由省紀委監委對重點問題線索、檢舉控告掛牌督查督辦。
開展全鏈條治理
招投標領域的亂象,折射出各地招投標機制存在的一些問題和短板。
要根治這一頑疾,不能僅停留于抓黃牛、打擊團伙,關鍵是深化源頭治理,從案件中發現漏洞,健全防治腐敗滋生蔓延的體制機制。
招投標領域專業性強、環節多,開標前、中、后任何一個環節存在漏洞,容易滋生風險。這需要開展全鏈條的治理。
比如,領導干部違規插手干預招投標的問題。有時候單從相關手續和材料來看,往往都符合程序性要求,但在招標過程中則存在領導“打招呼”,人為打高技術分、更改招標設置條件、違規泄露招標信息等隱性問題。
有干部建議,加強紀檢、公安、發改等部門聯動,在線索排查、信息共享、監管執法上加強合作,合力監督評標期間相關部門、專家、企業的行為。進一步做好信息公開,把評分情況、否決投標理由、投標企業的業績榮譽等信息,在保證信息安全的情況下,將其完整地公之于眾,接受社會監督。
大數據正成為預防、打擊串標、圍標的利器。針對串標、圍標向線上轉移的趨勢,浙江公安開發了招投標數據監測研判模型,從中可獲取串通投標重點違法犯罪線索。一系列招投標領域的大要案能得以發現和偵破,數據分析立了大功。今年以來,全省公安機關共立案偵查此類案件390起,采取行政強制措施1490人,打掉團伙294個。
事后監督機制也在完善之中。不僅現在的項目要監督,還要倒查以前的項目。8月1日,國家發改委、工信部、住建部等11部門聯合印發通知,要求各地、各相關部門從2023年以來啟動實施的依法必須招標的項目中,按照原則上不低于10%的比例進行項目抽查。
整治招投標領域問題,每個環節都不能缺席。
來源:浙江在線- 浙江日報